孩子們手持自制荷塘紗龍一起合照,課堂變民俗小舞臺。
????□文/圖 江門日報記者 婁丹????通訊員 李雯珍 張景秋
????童謠分享會、防拐騙安全教育、社區(qū)墻繪、做香囊、剪紙、舞龍……近日,江門職業(yè)技術學院(以下簡稱“江門職院”)“邑童啟萌”幼教先鋒隊攜手蓬江區(qū)良化南社區(qū),舉辦了一場融合美育、支教與普法的暑期夏令營。這場為期七天的成長之旅,以“美育+支教+普法”為獨特坐標,為孩子們繪制出兼具藝術色彩與法治溫度的成長藍圖,成為校園與社區(qū)協(xié)同育人的生動實踐。
????靚麗墻繪提升社區(qū)“顏值”
????在墻繪環(huán)節(jié),“邑童啟萌”幼教先鋒隊成員以社區(qū)墻面為畫布,將卡通元素與本土人文巧妙融合。大家分工協(xié)作,靈動的線條與明快的色彩在墻面上漸次鋪展,既有憨態(tài)可掬的動物形象,又融入良化南社區(qū)的街巷記憶。筆尖流淌出來的藝術創(chuàng)意,讓冰冷的墻壁化作童趣載體。
????如今,這片墻繪不僅提升了社區(qū)“顏值”,更讓藝術啟蒙在孩子們每日的駐足中悄然發(fā)生。除了墻繪,隊員們還用色彩和畫筆裝點沙井蓋,讓“美”和“趣”在社區(qū)的每一個角落顯現。
????剪紙藝術浸潤童心
????“呀,成功了!”“快看,我剪的金魚!”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課上暖意融融,不時有孩子驚喜的聲音響起。只見紅紙在指尖翻飛,孩子們在“邑童啟萌”幼教先鋒隊隊員指導下折剪勾勒,一張張普通紅紙很快蛻變?yōu)殪`動的蝴蝶、躍動的鯉魚、美麗的花朵。指尖溫度與傳統(tǒng)技藝碰撞,讓傳統(tǒng)剪紙藝術在童真里煥發(fā)新生。
????“賣懶,賣懶,賣到年三十晚……”在童謠課堂,孩子們踩著鄉(xiāng)音節(jié)奏輕聲跟唱,《賣懶歌》里的民俗故事、《荷塘謠》中的水鄉(xiāng)記憶被一一喚醒。隊員們還帶來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荷塘紗龍,讓課堂變成熱鬧的民俗小舞臺,讓傳統(tǒng)文化走出書本,成為可觸摸、可參與的生動體驗——孩子們手持彩龍跟著示范舞動,龍身穿梭間,民俗活力撲面而來。
????普法教育幫助孩子“識別危險”
????“假如有人問路,讓你帶他去附近某個地方,你會去嗎?”夏令營期間,普法教育以場景化方式展開,“邑童啟萌”幼教先鋒隊隊員們模擬拐騙情境,引導孩子們識別危險信號、牢記求助方式。通過趣味實驗演示安全用電常識,讓“遠離隱患”的意識深植于心。針對家長群體,先鋒隊重點宣傳學前教育法等相關法律,發(fā)放定制宣傳單頁,詳解學前教育階段的合法權益與監(jiān)護職責,推動家校合作形成守護合力。
????七天的夏令營如一扇窗,讓孩子們在墻繪創(chuàng)作中感知美,在文化體驗中觸摸傳統(tǒng),在普法課堂中學會自護。“邑童啟萌”先鋒隊相關負責人表示,希望通過這樣的探索和實踐,讓孩子們體驗藝術之美、文化之根與法治之光,探索“家校社”結合的教育新路徑,為暑期教育注入新活力。